(资料图)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贵在‘早’,如果等到中学乃至大学才发现、才培养显然已经迟了。建议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发现上加强研究,找到一整套科学的拔尖人才早期的思维行动的表现特征、甄别方法与评价体系。”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物理老师李鸿彬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主任、物理老师李鸿彬(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
李鸿彬在教师岗位上工作30多年,长期关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李鸿彬共提了五个建议和议案,其中,关于《推进更为积极富有弹性的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育的政策环境建设》的建议,教育部从积极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和持续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两方面给予了答复。
今年参加全国两会,李鸿彬继续聚焦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探寻构建选才育才的中国模式、中国标准、中国方案。
“建议制订相应的法律,在立法层面确认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战略合法性,确保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后备人才的培养能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李鸿彬认为,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在地域上与人群中的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规律,所以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能只靠个别学校、个别地区的零星探索,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的实践探索,并建立层层选拔、集中培养的有效机制。
此外,李鸿彬建议重视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拔长板”和“补短板”的关系,对他们的兴趣与特长,要尽可能创造条件挖掘潜能,助推最大可能的发展,同时,要高度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做好培根铸魂的工作,让他们有家国之情怀,有服务于国家与民族之灵魂。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