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连宁燕
3月24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丕松,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程剑,威海市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吉明介绍威海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资料图)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第二轮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全市海洋工作将严格落实海洋强省建设部署,牢固树立“大抓经济、勇争一流”工作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全力抓落实、见成效,全力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400亿元、增速达到10%左右,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洋主要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3年,威海市海洋工作将聚焦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科技创新体系、陆海统筹管理体系、发展要素保障体系4大体系构建,重点开展21项工作,奋力开拓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持续壮大海洋渔业基本盘,持续从4个层次发力。
加快海洋种业园区化、工厂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建设2个种业集聚区、15个种业项目,新增3处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优质苗种繁育能力提高到600亿单位。
深入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启动养殖容量评估试点,优化全市海水养殖布局,新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2处,推进建设40个重力式网箱,推动贝类养殖预处理综合服务平台、深水智能大网箱等现代渔业养殖装备尽快投产。
持续扩大远洋渔业产业链规模,更新改造现代化远洋渔船9艘以上,升级具备远程医疗功能的远洋渔船4艘,力争全省首艘自主设计的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年底前建成投产,沙窝岛基地有效落实通关、物流、贸易等优惠政策,远洋渔业产业链产值规模持续突破100亿元。
全面实施威海海鲜品牌提升7大行动,抓牢抓实海产品质量源头保障,争创“威海刺参”“荣成海带”地理标志示范区,加快实现品质提升、品牌提档,全力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产品价格。提
升海洋制造业发展水平,聚焦推动3个细分产业发展。
抢占预制菜产业发展先机,制定实施海洋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推动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尽快投产,抓好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18个重点项目,实施海产品初加工和冷藏保鲜能力提升工程。
做大做强船舶修造产业链条,制定实施提质发展高技术船舶修造业行动方案,加强招引船舶修造头部企业,推进全市船舶修造企业、岸线、码头等资源整合,推动船舶修造产业链条延伸壮大。加强产学研合作、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支持一批企业产品入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目录,提升高端客滚船等高端产品发展水平和规模。
加速培育海工装备制造业,聚焦大部件和核心零部件两大板块,重点推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国家电投陆上集控中心等项目尽快达产增效,做实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加快打造海上风电和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打造现代特色海洋服务业,重点从3个方面着手。
丰富滨海旅游业新业态,延伸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产品线,融入文旅新业态、网红打卡地标、夜间旅游、文化体验等,深度开发海景游,创意策划山景游,构建“全域+全时”涉海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拓展海洋交通服务业。深度融入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大局,推进港口总体规划调整,实施智慧港口、公铁水多式联运、四港联动等重点项目,加密海上货运航线,争取威海至东京海上快线落地。加快推进保税油码头和锚地建设,争取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下放威海市,努力壮大海事服务业。
创新突破海洋碳汇经济,高标准建设唐启升院士工作站、焦念志院士工作站、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等平台,推进全市海草床等碳汇资源调查,开展海带养殖全生命周期碳汇能力监测。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海草床修复,实施2个海草床公益修复项目。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海高园创建国家农高区。推动海高园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资源集聚,以创促升、以升促建,提高绿色生态养殖、远洋渔业、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医药等发展水平,打造海洋高新技术高地,尽快创建以海洋生物科技为主题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建设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加快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湾区1至4期工程,推进蓝贝、蓝科、蓝创等创新载体建设,力争常驻湾区科研团队达到20个以上,开展试验30组以上、入驻企业不少于10家,积极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加快平台建设和人才引进。做实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院、黄海渔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推动3家以上涉海平台入列全市“1+4+N”创新平台体系。组织申报20名省级、国家级海洋重点人才工程,争取外聘海洋高端人才达到500人以上。加快主体培育和技术攻关。深化“揭榜挂帅”机制,支持成果转化多、应用效果好的科研平台开展实用型关键技术攻关,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力争涉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5家。
深入实施“机器代人、机器助人”工程。重点支持6个“机器代人”项目,推进渔业、加工、钓具等领域模块化、系统化、自动化成套设备制造和推广应用,争取在全国率先实现鱿鱼加工、钓具制造等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
构建陆海统筹管理体系
重点做好4个强化,强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湾长制”,实施一湾一策精准治理,推进入海河流、养殖尾水排放治理,深入开展“净滩行动”,加快建设“美丽海湾”。开展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有效处置赤潮、绿潮、互花米草等海洋灾害。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计划修复岸线2公里,增殖放流苗种15亿单位。强化海洋渔船综合管控。深化“管理·护渔”理念,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依港管船、依技控船等制度措施,建立系统更加完备的技防体系、制度更加完善的人防体系、配合更加密切的联动体系,开展渔港码头“百日攻坚”整治行动,严惩涉渔违法违规行为,不断规范近海捕捞业秩序。
强化海上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养殖渔船“双编”管理、海区气象精准预报、24小时监控、定时点名、商渔船防碰撞等制度,加快实施“宽带入海”,强化海上涉渔安全管理人防、技防、物防、处突等措施,开展全覆盖、拉网式、起底式大检查,坚决遏制海上涉渔重特大事故发生。
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水产品生产单位网格化监管,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确保监督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严防不合格水产品流入市场。
构建发展要素保障体系
做好政策服务保障。提前做好“十四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争创准备,持续开展中央和省级普惠性、竞争性政策资金争取,推进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调配合、共同发力,引导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用地用海保障。推动土地要素指标向特色产业集聚区集中,最大限度保障集聚区内工业项目的土地指标供应。加强海洋特色产业园区用海用岛要素供给,支持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等重点项目用海。
做好涉海金融保障。促进银企对接,引导银行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金融服务,加强海洋供应链金融等金融产品开发,加大对海洋领域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用好用活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等现有融资平台,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促进涉海企业创新发展。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