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张涵/文)“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什么?中国人是怎么形成的?中国人的心理和性格如何?”低沉浑厚、富有磁性的男声缓缓流淌出来,勾勒出一幅幅历史的画卷,这是由旅美华人杨菁华的有声书演播团队“长安有声书馆”制作的有声书——由作家朱鸿所著、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安与关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书结缘,刻苦研习有声演播
杨菁华的本职工作是美国公立大学医学院研究员,因为热爱读书,她和有声书演播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一直有阅读的习惯,在2017年之前一直以读纸质书为主,微信读书出来后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比每年回国背几本书回来美国方便太多了,这类读书软件给了我纸质书无法比拟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也极大地方便了我们海外华人阅读中文书目,微信读书也就成了我必不可少的读书工具。2018年微信读书的APP有了可以录制自己声音的功能,我尝试着读过一些喜欢的书籍的片段,就这样慢慢喜欢上了有声书演播。”在杨菁华看来,和有声书演播结缘,是一个既意外又有趣的过程。
察觉到自己对有声书演播的兴趣后,杨菁华决定跟随专业人士系统学习,然而学习的过程却异常艰辛,因为时差的原因,冬天经常清早五点起来上课,还要协调好一早的上班时间,夏天上课时间也是在早上六点开始,杨菁华笑着调侃道“:我学习有声演播比准备进大学的儿子还要用功努力。”但是因为有着浓厚的学习热情,杨菁华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杨菁华也与非常多优秀的老师和学员们成为了一见如故的好友。例如有声演播界大师王明军老师,“在微信里有什么问题王老师都能非常耐心又专业地给予解答,有时也能气得他骂人,但正是因为这样的严厉,我才能把有声演播做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为了学习有声书演播,杨菁华牺牲了大部分业余时间,但她认为这都是值得的,有声书演播为她开启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声音世界。随着了解得愈加深入,杨菁华发现,海外有声书市场还未像国内一样流行,很多书籍受版权限制即使在国内一些有声平台上购买了VIP会员仍不能收听,而且在美华人经常交流的三大社交平台并没有开设这样的栏目,YouTube上有部分账号发布着一些有声书,但陕西作家的作品特别是近年成长起来的年轻、优秀陕西作家的有声书几乎没有。
尝试有声书演播,关注陕西文学
最近几年,杨菁华一直沉迷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在微信读书上阅读了大量相关书籍,同时她也看到朱鸿教授编写了一本《希腊神话故事》。经查阅得知朱教授居然是西安的,于是她尝试与朱教授取得联系,并表明自己非常想把他的《希腊神话故事》变成声音作品让更多的人听到。令杨菁华感到惊喜的是,第二天便得到了朱鸿教授的回复,遂得以进一步与朱鸿教授沟通制作有声书的事宜。
“与朱教授沟通非常愉快,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共识,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朱教授的《长安与关中》的制作及中信出版社的《希腊神话故事》的声音制作。在剧组所有老师的共同协作下,《长安与关中》制作三个星期后上架了。”目前,听众可以在喜马拉雅上收听《长安与关中》一书。
在阅读《长安与关中》过程中,杨菁华收获了很多:“朱教授用散文写历史、写人文,我也是第一次以这种形式来学习历史,受益匪浅、启发颇多。历史的学习对非专业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是相当枯燥的,但是朱教授的这本书让我一下如醍醐灌顶:四塞九关原来如此,相信朱教授的长安系列书都是一样的精彩!”
也正是在录制《长安与关中》的过程中,杨菁华看到了陕西文学传播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阅读和录制《长安与关中》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惭愧,我们都很自信地认为我们是地道的陕西人,但是如果真的让我们来讲自己家乡的历史,却对其知之甚少,至少我是缺乏这些地缘知识的,朱教授这次给我补了大大的一课。也正是在制作声音的过程中边读边体会我们自己的地缘史、我们这片土地孕育出来的文字,才让我意识到,只有这片土地才能产生这么多优秀的作家和经典作品,陕西的文学地位在中国是无法取代的。另外,给我感受深刻的是,我在微信读书上有非常多的书友,书评写得好的也是我们陕西的读者居多,让我更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从《长安与关中》延伸开来
在大部分人看来,相比于传统的书本阅读“,听书”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小众爱好”。阅读能够带给读者感官上的留白,并赋予读者一定的理解和想象的空间,听书很难取代这些功能。对于这个问题,杨菁华有自己的理解:“声音也是传播信息的渠道,好的声音作品也可以带给人思考和理解的空间。好比我们这次制作的这本《长安与关中》,实际上它的听感已经达到了阅读纸书的效果。很多优秀的演播家播读的作品都非常吸引人,声音也是一种载体,我们需要的是改变‘只有纸质书才能看得进去’的固有观念。尝试用声音来读书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自己就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繁忙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专注力常常就是几分钟,用耳朵听书可以转移手机使用时间、解放双手和双眼,对健康也有益处。”
从《关中与长安》延伸开来,杨菁华有了一个念头:要让更多的人听到来自自己家乡的文学回响。“如果有可能,我想在有声书平台上,充分利用我们团队的专业资源,慢慢地做起来一个陕西文学专栏。当然靠我一个人的力量和能力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也希望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能得到更多认可和支持。我愿意做一个‘中间人’,把这些声音作品传播到北美及海外华人的社区中去。我相信这件事不管谁来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杨菁华希望,在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文字通过有声书演播的方式表达出来,“听书”作为新兴事物必然会有更宽广的发展空间,也会为好的作家和作品开拓出新的传播空间。她期待着喜爱陕西文学的“听友”遍布海外的那一天。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