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古典诗词,促进人们了解历史文化。古诗词,是古代历史的一部分,学习古典诗词,也是学习中国的历史。对本国历史的了解,会增强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同时,对祖先们所创造优秀文化的了解,能增强我们的自豪感。
优秀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如何发展现有文化,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阅读古典诗词,增加人们对人类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体验,丰富人们的感觉细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歌,是人们心灵的歌声。
【资料图】
2、通过古典诗歌,我们能够了解先民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能够了解他们对待世事人生的态度。虽然古今有别,但人性相通。阅读古人的时候,我们不但了解和认识了古人,也会了解和认识了自身,进而理解人、善待人。
3、阅读古典诗词,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中国古典诗歌是高度凝练的艺术,优秀的古典诗词,在音韵格律、节奏曲调、思想内涵等方面,总有些出彩之处。古典诗歌之美,潜移默化地熏陶我们,美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古诗词怎样发表流传:
1、歌谣传唱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某先民有感而发,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这就是“发表”一首诗。大家觉得表达了心中的情感,于是辗转传唱。周王朝派出的采诗官到民间搜集歌谣,就把这首歌辑录了下来。
到秦代,正式成立“乐府”机构,汉承秦制,并把乐府配乐称之为“歌诗”,因此流传了下来。
2、卿士献诗
士大夫对艰危时事极端忧虑,出于关心统治秩序的安定,于是写成诗向最高统治者进献,以引起注意,如《大雅》、《小雅》中的诗歌。当然也有人歌功颂德,统治者认为可以用来示后人,也就留了下来。
3、墙壁题诗
诗人兴之所至,援笔疾书于墙壁,诗于是被广为传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骆宾王《在狱咏蝉》、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等。
4、寄赠即诗
亲友将远行,涛人设宴饯行,临别赠诗寄情。如曹植《赠白马王彪》、崔颢《赠王威古》、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诗词
引“文”入“文”,就是把古诗文的内容穿插在文章中,作为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引内容可以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中;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既可以单句引用,也可以构成排比句存在于文段中。不管哪种方式,只要做到恰当地引用,就可以让你的文章语言与众不同,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能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诗词中,我感受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苦闷和痛楚;体味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豪迈和喜悦;欣赏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动人画卷……就是直接引用,放在了整个第二自然段中,把自己平时积累的诗文佳句,在写作时信手拈来,合成一串排比,如潺潺流水,一泻而下,颇有气势。
五古最早产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古诗。汉代以后,写五言古诗的人很多。南北朝时的诗大都是五言的,唐代及其以后的古体诗中五言的也较多。而七古的产生可能早于五古。但在唐代以前不如五古多见。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
杂言诗也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诗经》和汉乐府民歌中杂言诗较多。
汉魏以来乐府诗配合音乐,有歌、行、曲、辞等。唐人乐府诗多不合乐。唐宋时代的杂言诗形式多种多样:有七言中杂五言的,如李白的《行路难》;有七言中杂三言的,如张耒的《牧牛儿》;有七言中杂三、五言的,如李白的《将进酒》。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22870号-9 联系邮箱:553 138 7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