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子弹财经
作者丨蓝齐
【资料图】
编辑|闪电
美编|倩倩
审核|颂文
《三体》中,汪淼因眼中出现的倒计时而失眠,期间饱受折磨。现实生活中,失眠也是困扰现代人的顽疾。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显示,近半数人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
越是睡不好,越是要想尽办法好好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不少年轻人选择促进睡眠质量的床品、运动等方式来缓解,还有一些人早早吃上了保养产品。
这样的需求也催生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其中,与睡眠关系最为密切的床品行业,成为重要的发力领域。加之智能化风潮的来袭,睡眠行业的竞争也顺势而变。毕竟谁能抢先到先机,谁就有可能在睡眠2.0时代抢到关键筹码。
近日,专注睡眠健康的MLILY梦百合(梦百合家居旗下睡眠科技品牌)推出了全新产品0压智能床M3 Pro三体版一事,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外界好奇的是这款和《三体》联名的0压智能床,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全民“失眠”问题?会是年轻人对抗失眠的利器吗?
95后“打工人”强子,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长期倒班,熬夜更是家常便饭,但不值夜班的时候,他也很难入睡。“尝试过夜跑,想着跑累了,回来能睡个好觉,但越跑越兴奋。吃了褪黑素,还是会习惯性失眠。”在他的运动手环记录里,夜间睡眠3-4小时格外常见。
小玲是个全职妈妈,前几年因为照顾孩子半夜经常醒来。“经常半夜处理完孩子的事情后就睡不着,睁眼到天亮,白天又困得不行。”据她说,孩子大了,不用照顾,但半夜失眠的毛病却留下了。“助眠成了最近几年的必修课。”
去医院看过睡眠专科,吃了很长时间中药,但收效甚微。而长时间失眠导致的脱发、心悸让小玲很担心。最近她开始研究助眠硬件,如床垫、枕头等。小玲的应对方案是大多数失眠者的缩影。曾有媒体调研称,超过4成消费者对助眠产品感兴趣。
事实上,由失眠衍生出来的睡眠经济规模非常庞大。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规模已从2616.3亿元增长至3778.6亿元,预计2030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其中,智能床这一品类的表现尤为突出。作为一种具有智能化功能的床,智能床是顺应智能家居潮流出现的。
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能够实现改善使用者的睡眠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高质量睡眠要求的智能床早已进入大众视野。并且随着均价走低,智能床逐渐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床市场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战略调研报告(2023-2030年)》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床市场规模为24.0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0.56%;2022年我国智能床市场规模为26.42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9.76%。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较于欧美等国家,当前我国智能床渗透率仅为0.2%,其原因是国内智能床市场认知不足,消费培育仍在进行中。如同硬币的两面,这也意味着,我国智能床行业存在广阔的提升空间。
在此过程中,以梦百合为代表的专注睡眠健康的玩家,或将迎来行业的爆发期。近年来,梦百合不断加大智能产品推广力度,智能系列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用户欢迎,2016年以来,梦百合智能床全球累计销量已近200万张。
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一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床的舒适度不仅影响人的睡眠质量,更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状态。也因此,在失眠人眼中,床成为助眠硬件中最为关注的品类。
在我国,从床出现起,人们就在不断改造它。往前追溯几千年,中国的床都是以硬床为主,直至近现代,弹簧床才从国外传到国内。近年来,人们对床的舒服度追求大大提升。
回顾智能床的发展历程可知,起初智能床主要是面对老年群体,通过机械方式对头、腿等部位的升降调节,帮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更好地起居。但现在,智能床具备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如智能监测与干预、智能睡眠数据服务、智能体验等。
在品类上,智能床也分化成智能底床、智能床垫以及一体式智能床三大类。品类的丰富,反映出行业的繁荣。
一方面,消费者接受度提升。亿欧分析报告称,在消费人群上,智能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主要的消费群体集中在30-40岁左右;另一方面,是政策利好。近年来,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相关政策频出,带动着中国智能床等智能家居行业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度,智能床进化为真正的“智能产品”,其所蕴藏的科技内涵正改变着行业前进的方向。同时,赛道的竞争不再局限在“床品”本身,而是背后硬实力的大方位比拼。
梦百合家居董事长倪张根对其智能产品跑赢国内睡眠经济2.0充满信心。在他看来,梦百合拥有先发优势,不仅拥有自主研发和生产实力,更有上千家门店作为依托:“再加上我们产品的氛围感,《三体》IP,我认为梦百合应该能成为国内智能床领域最有希望异军突起的品牌。”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4年,梦百合就发布了第一代0压智能床垫,并以此为标志,正式进军智能床品领域。
经过多年的深耕,梦百合智能系列产品多次迭代,已实现通过AI传感器、大数据分析、物联网等技术及多种智能模式调控,帮助用户开展睡眠健康管理、优化睡眠方案、促进深度睡眠,构建日益完善的智能睡眠生态。
今年5月,梦百合联合《三体》IP发布智能床新品,梦百合0压智能床M4、梦百合0压智能床M5、梦百合0压智能床L7等智能系列产品也纷纷亮相,形成智慧睡眠产品矩阵。
与大IP的联合造势,以及一系列明星产品的推出,成功引发了行业关注。
对于与超级IP《三体》合作的原因,倪张根表示,一是其传达的忧患意识正符合梦百合对行业的认知。二是智能产品的普及确实需要与知名IP进行连接,《三体》是个不错的选择,更能引起消费者共鸣。“我们是逆行者,希望给消费者带来真正有舒适性、有深度的睡眠同时,能有智能健康睡眠的产品。”
可以看到,以梦百合为代表的智能床玩家,正基于深度睡眠解决方案的持续探索,引领着行业走向新的高度。
何为睡眠健康?如何帮助消费者达成睡眠健康的目标?作为“行业老兵”,同时也是0压床垫的开创者,梦百合发现,中国人都有睡硬床的习惯,但睡硬床不仅不利于脊椎健康,还会加剧腰背部疾病,也会导致频繁翻身、影响深度睡眠。
“目前行业面临的痛点是床垫大多只有软硬之分,而无专业的推荐标准,消费者面临的痛点是很难选到能够提高睡眠质量的好床垫,但无论痛点概念、床垫种类怎样变化,深度睡眠才是床垫背后的意义。”倪张根对于睡眠健康的理解颇具代表性。
在很早之前,梦百合就用科技构建“0压”,为睡眠障碍者打造0压睡眠。以梦百合0压床垫为例,它主要体现在专利非温感0压绵技术上。
区别于普通床垫的简单设计,在非温感0压绵技术支持下,人体头、颈、肩等和床垫的贴合度最高可达97.8%,从而能够帮助减少睡眠中的翻身次数,让人拥有连续的睡眠周期,并且真正提高深度睡眠时间。
倪张根眼中的梦百合的“0压梦”——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一直坚持做一件事,就是致力于提升人类的深度睡眠。
梦百合也确实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梦百合在0压绵、智能产品上的不断探索和努力,坚持为用户提供智慧睡眠解决方案,用科技实力赋能睡眠产品、用看得到的便捷和舒适去改变国人睡硬床的传统观念,最终推动解决全人类的睡眠障碍难题。
并且,这种梦想经受住了权威验证。基于睡眠困扰,在验证梦百合0压床垫缓压效果以及提升深度睡眠实验中,美国哈佛医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常委、维特奥国际医院业务院长兼睡眠中心主任杨晓文结合0压床垫临床数据,向外界证实了梦百合0压床垫最高能提升23.3%深度睡眠时间。
近年来,梦百合将其在0压床垫上的研发成果与智能科技结合起来,推出了一系列兼具“0压”与“智能”的产品,如前文所述的0压智能床,以及0压智能床垫、0压智能枕头等。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再好的智能睡眠产品,只有大面积推广和使用才有意义。梦百合正是让智能床品具有更广泛意义的重要玩家。
近年来,梦百合0压产品受到全球消费者的好评,远销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千万忠实消费者的选择。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梦百合家居销量与其他龙头企业形成数倍差距;其销量是第二名喜临门的近2倍,顾家、慕思和穗宝与梦百合家居之间的差距至少有2.7倍之多。
作为梦百合家居旗下自主品牌,MLILY梦百合的表现也很亮眼:2022年双11MLILY梦百合全球全渠道销售额累积突破1.6亿,牢牢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渠道方面,2022年双11,MLILY梦百合线上同比增长72.7%,线下零售同比增长17%。
在此背后,是梦百合不断构建的软硬兼备的“护城河”。
先来看硬实力。近十年的布局中,梦百合拥有诸多技术优势。其中,梦百合家居自主研发的非温感0压绵最具代表性,已获得多国专利。
实验表明,梦百合0压床垫与人体的平均贴合度达82.45%,能贴合人体曲线,分散人体压力,相比传统棕榈床垫,使用梦百合0压床垫能平均提升深度睡眠时间38.1%,入睡所需时间平均减少49%。
好的研发,离不开落地能力。梦百合的生产实力在行业排名靠前,在全球拥有6大生产基地,非OEM代工在保证品质的同时,也保障了供应链的健康度;渠道方面,全球销售终端突破10000家,国内则超1300家线下门店,与线上形成较好的协同,成为梦百合重要的销售渠道。
软实力方面。梦百合拥有极强的资源链接能力,接入了华为鸿蒙系统。公开资料显示,梦百合与鸿蒙联合打造基于卧室空间场景的解决方案,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和舒适的睡眠体验。并且,双方共同打造的智能床、智能枕等产品,可在用户睡前、睡中、睡后提供全方位的智能睡眠呵护。
可以说,梦百合打造的与睡眠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的产品。
当梦百合树立起“床垫界的华为”这一标杆时,就注定了其一定会在软、硬两方面实力的倾力打造。
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在行业获得成绩的背后,正是对“专注睡眠健康”这一初心的坚守。并且,这也注定了梦百合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
Copyright @ 2015-2022 亚洲家电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